Strict Standards: Redefining already defined constructor for class Images in C:\webroot\shquanfa\wwwroot\admin\inc\images.class.php on line 21
带您回顾中国物流业十年发展|上海全发物流有限公司
首页 > 新闻动态 >
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classid in C:\webroot\shquanfa\wwwroot\viewn.php on line 57
> 带您回顾中国物流业十年发展
  • 带您回顾中国物流业十年发展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11-27 14:04:55    点击次数:2669
  •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,是我国经济实力、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的10年,也是我国物流业确立产业地位快速发展的10年。10年来,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发展道路。

     

        一、物流企业群体快速成长
      市场集中度显着提高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“2011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”显示,按照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的50强物流企业,超过100亿元的有12家,超过50亿元的有21家。50强入围“门槛”由2004年的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5.4亿元。排名前10位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所有调查企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7.6%提高到2010年的8.5%。
      物流企业核心群体初步形成。从2005年起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《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》国家标准,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认证工作。到2012年8月,经评估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已达1766家。其中,5A级物流企业达到110家。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、合资合作、战略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,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快速扩张。
      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。一是运输、仓储、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。二是围绕企业需要的专业化物流融合发展。如汽车、家电、电子、医药、烟草等行业,基本上形成了专业物流配套能力。三是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。供应商管理库存、供应链金融、卡车航班、越库配送等新的物流模式得到推广运用。四是供应链管理开始起步。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,流通企业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务,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显着增强。

     

        二、物流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
      物流业产业地位得以确立。10年前,人们对于物流业的产业地位还有不同看法。2004年,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出台《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》。2006年,《“十一五”规划纲要》单列一节,强调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”。2009年,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,并列入“十大产业规划”。 2011年,国务院办公厅出台《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》。各地区、各部门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,物流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,政策环境逐步改善。
      物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。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政策不断落实的推动下,10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增长,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。 2003~2011年,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%,2011年达3.2万亿元,比2002年翻了两番。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5.7%,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。与此同时,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稳中有降,从2002年的18.9%降为2011年的17.8%,相当于当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。每万元社会物流总额花费的社会物流总费用由2002年的974元,下降到2011年的531元,物流业对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贡献越来越大。

     

        三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
     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。 2003~2011年,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15万亿元,年均增长24.4%。2008年下半年以来,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,国家加大对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,建设速度明显加快。2009年,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达到2.6万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46.7%。
      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。到2011年底,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10.64万公里,比2002年增长1.3倍;其中高速公路8.5万公里,比2002年翻了两番多。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9.3万公里,比2002年增长29.6%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.46万公里,比2002年新增3000公里。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.2万个,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62个,比2002年增长1.5倍。民用航空机场180个,比2002年新增39个。
      物流节点设施稳步增长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《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(基地)调查报告》核实,截至目前,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共有754家,比2006年、 2008年的调查分别增长264%和58.7%。调查显示,运营的物流园区占46%,在建的占32%,规划的占22%。与2008年相比,规划和在建园区占比有所下降,而运营园区占比大幅上升。运营物流园区中,涌现了一批重点物流园区,在提高物流集约化程度、转变物流运作模式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      四、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
      外商外资全面进入。2005年 12月11日以后,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,物流服务领域全面开放。国际知名跨国物流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,加紧网络布局和服务提升,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。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,带来了资金、技术和管理经验,促进了中国物流业发展。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力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。
      区域物流加强合作。东盟-中国自贸区启动,东北亚加强物流合作,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联系日益密切,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物流合作。2003年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署《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》,2008年台湾与大陆实现“大三通”,2010年大陆与台湾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》(ECFA)开始实施,两岸四地物流合作进入实施阶段。
      物流企业开始“走出去”。2011年,我国交通、邮政和仓储业对外投资超过12亿美元,2003~2011年年均增长近40%。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制造和商贸企业及工程承包“走出去”。如,中外运长航海外业务有新的拓展,顺丰速运逐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布点。中远物流在核燃料和废料物流、工程物流和会展物流等领域,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。

     

        五、物流信息化和技术应用取得实效
      企业信息化加快发展。大部分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,大型企业信息化率达到90%以上。仓储管理、运输管理、财务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,企业资源计划(ERP)和供应链管理(SCM)系统逐步推广。企业借助信息化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,加快搭建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。钢铁、汽车、医药、烟草、石化、零售等行业物流信息化走在前列,上下游信息共享和信息对接,逐步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发展。
      公共信息平台发挥作用。一是行政性物流信息平台稳步推进。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电子口岸建设,整合海关、交通、税务、工商、质检等多项电子政务服务,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。二是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全面发展。以钢铁、公路货运、医药行业为代表,打造线上物流服务平台,融合多种信息技术,推动“有形市场”向“无形市场”延伸。三是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建设。许多省市纷纷搭建服务区域市场的物流信息平台,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。
      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。仓储保管、运输配送、装卸搬运、分拣包装、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;条码技术、智能标签技术、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;冷藏、配送等专用车辆需求旺盛,叉车、托盘、货架、自动拣选、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加快更新换代;物联网、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我们也要看到,十六大以来,我国物流业虽然取得重大进展,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,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。物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,发展方式比较粗放,不平衡、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,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有待改善,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。因此,我们要处理好发展与转变的关系,以发展促转变,以转变谋发展,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,助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,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,以物流业发展的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。

网站首页 | 关于全发 | 新闻动态 | 车辆展示 | 物流路线 | 合作伙伴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